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政策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清华大学2014年招生政策解读

来源:清华大学 2013-11-27 8:27:47

清华大学2014年招生政策解读

 

        主持人:清华大学有“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自强计划”,这些计划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于涵:清华大学本科招生政策的设计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不仅是招生,招多少高分生、高考状元。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人才,这也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清华大学在招生政策的设计以及招生录取执行的过程中都是基于这个出发点的。我们在招选的环节就需要映射到招生上,用这把尺子来量清华需要招什么样的人,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手段是什么,最后怎样把招生和培养更好地衔接,这是三个层次的事。

        招生的目标是什么?是基于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在的清华“新百年计划”为什么要切出三个特殊计划,因为每一个计划的目标都是非常鲜明的,对应的三类群体是清华招选的重点!

 

“自强计划”

 

        主持人:从“自强计划”说起吧,我觉得这个计划更强调对于贫困薄弱阶层的扶持。也是解决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于涵:对,这是对贫困阶层一种关注,一种扶持,一种倾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机会补偿。这是一个重要的导向,确实他们主体上来自于贫困、偏远、农村地区,但是我们特别强调,自强计划,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要有品学兼优的基本素质,这是在招选过程当中我们衡量的重点,贫寒学子有很多,那什么样的贫寒学子是这些学生当中的典范。

        我举个例子,大家现在关注名校里面的农村学生数量下降问题,这个跟基础教育是关系极大的,完全按照分数来招,农村学生的比例不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对于这一类学生,不能完全按照高考分数招生,因为他们在起跑线上已经相对落后,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一刀切,按照所谓考察综合素质的办法,他们更加输在起跑线上,那怎么办?就应该为这一类的学生因材施招,明确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为未来培养出中坚力量,要自强不息,德才兼备,还要因材施教。

        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通过“自强计划”专门给他们划拨自主招生认定的名额,去年是面向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今年的“自强计划”进一步扩大到全国832个贫困县区,包括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扶贫县。此外我们还期望覆盖一批不在这些县当中的农村中学,农村中学的定义,首先是县级以下的乡镇级的中学,我们对这个中学的门槛会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譬如说农村生源人数达到的百分比、今年的扩大范围等。这样做一是把县域覆盖面扩大,二是把县级以下的农村中学增加进来。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学生参与到这个特殊的选材计划——“自强计划”里。

        我们还会对他们进行特殊选拔,清华自主招生考的题难,这些孩子见都没见过,这么难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说区分度是很低的,选材的效果也体现不出来,所以对于他们的考试也要专门设计,再有对他们还有专门的面试,其他孩子可能很多地看综合素质,基于这些孩子的学业生活的背景,我们需要专门来考量,选拔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体现出同样清华特质的学生。此外,对他们还要进行一个特殊环节的考察,招生老师要到当地去,对这些将要成为“自强计划”候选人的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我们真心地想把好事做好,这个实地考察的环节,主要也是来更全面地把握、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经历,以此确认我们特殊的招生计划、招生资源和清华未来的教育资源能够匹配到更需要的学生身上。所以“自强计划”整个流程是因材施招的,为这些贫困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量身订作的。

        联系到上面提出的三个层次,以自强计划为例,首先我们有明确的选拔目标,那就是培养来自贫寒家庭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对应到招生环节,我们有明确的选拔范围,还有特殊匹配的因材施招的选拔手段,保证把这些孩子顺利选拔出来,脱颖而出,让他顺利进入清华。这些都明确了以后,怎样把选拔和培养更好地对接起来也是我们考虑到的。

        首先,在生活经济困难方面,学校有专门的匹配,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正常上大学的学习生活的经济基础。我们的经济资助体系非常完备。其次,我们关注到相对于其他正常招录进来的学生,这些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偏少,底子偏薄,对他们也有专门的学习辅助政策,特别是英文、计算机课程这些相对普遍薄弱的地方,专门设计了辅助环节,让他们能更快速适应,与其他人一样在共同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的学业。第三方面,这些孩子多少会有一些自卑的情绪,虽然我们通过了这种特别的支持、辅助的程序进入到清华,但清华是牛棚牛圈,周围其他同学有省里的状元,有竞赛摘金夺银的,有全面素质的,在很多方面这些孩子会感觉跟别的同学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在心理调试,未来自己学业规划、人生发展规划以及学习动力上我们有专门的辅导员,对他们进行特殊的辅导。对自强的学生,我们因材施教,后期会有很多匹配,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国际交流,开拓他们的视野,不断提升他们自我成长的动能和势能,让他们能在清华这样的舞台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并且能够发自内心的不断激励自己,很好地成长。这些孩子,他富有的是在逆境困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一种精神,一种经验,要让他们把这些在清华园里发扬光大,而补偿给他们的是在这之前经历较少的全面素质的历练、培养,视野的打开等等。

        主持人:其实这些孩子对周围的同学也有一个正向的引导作用,他们的经历,就是我们,尤其是大城市同学里面的另外一面镜子。现在的教育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家长或社会有意无意的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假的身份环境,孩子考得好,就顺利进入好的大学,但是一旦进入社会以后,就发现很多不适应,因为过去没有经历过。

        于涵:对,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作为一所一流大学,它的生源需要多样性,将来毕业生要走进社会,他面向的社会关系就是多元的。来自贫寒地区、县级或者乡镇农村中学的孩子,他们的加入对于一流大学生源多样性是很好的互补,应该说这种更趋近于真实状态的人际关系和成长环境的构成,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在我们的自强计划里面有个别的同学有肢体残疾,普通人很难去想象去理解。当有肢体残疾的时候,怎么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自强计划里去年有个轮椅少年,广为人知。他在清华学习生活了一年,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好,今年大一结束后的暑假中,他参加了清华大学的一个英语夏令营活动,获得了英语夏令营演讲比赛全校第一名,他取得这些成绩,当然是离不开他的母亲、老师和同学们的众多扶持。

        这是一类更加需要我们关心、扶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可能他的同学们从小到大过的都是衣食无忧的生活,家长只需要他们把学习搞好,其他的通通不用操心。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一样,他们要花比别人多得多的、十倍甚至百倍的工夫去好好学习,甚至用学习挣得的奖学金扶持家用,家里非但对他不能有更多的支持,反而因父母外出打工还要抽出宝贵的学习时间回家照顾老人。我们每年招收的“自强计划”的学生的事迹让我们,让他们的同龄人在感动的同时也心生钦佩,钦佩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这种坚忍不拔、勇挑重担的责任心。现在不能对自己、对家庭负起这样的责任,未来怎样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同伴教育的模式。所以当我们的生源群体当中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学生时会有什么效果不难想象。现在的很多孩子不懂什么叫忆苦思甜,这个词对于他来讲完全没有概念,从来没有吃过苦,怎么思甜呢?但是他的同伴同窗就在经历着。这个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0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是不是一种缺失?反过来讲,从教育规律、教育本身来讲,也需要有更多的这样成长背景的孩子广泛地进入到这些超级中学来的孩子当中,组成共同支撑中国发展的一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的中坚力量,应该说也是脊梁。

 

“领军计划”

 

        主持人:关于“领军计划”您能详细解读一下吗?

        于涵:和“自强计划”一样,“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都是面向一类特殊的优秀学生群体。“领军计划”是清华大学用来选拔和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的特殊自主招生计划,这就明确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将来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但并不是要求学生现在就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品质,因为他们毕竟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成长和发展阶段。但是在招选阶段,我们会把具备这种潜质的同学选拔出来。

        主持人:这种潜质具体指什么?如何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这种潜质?

        于涵:从清华这些年来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来看,未来要“领军”,那么需要有“领军”的经历。在高中阶段,学生会干部、班长、团支书并不会将太多经历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因此这个比重不会太多。所谓的“领军”,首先要学业领军,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反对唯分数论,但是作为学生评价来讲,主体的评价当然还是学业,主要考量的第一要素一定是成绩。在学生阶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在选“领军”的时候一样,“领军计划”实际上是学业领军,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十六个字: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这十六个字也代表着我们在招选阶段对于未来领军人物的一个基本的判断。还要追求卓越,这应该算是一部分清华特质。有人说清华人很严谨务实,有的时候甚至到了较真的程度。用人单位评价清华人很要强,这不是一种面上的争强好胜,清华人骨子里都是很内敛的。这也是“自强不息”的一种体现。老子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断地超越自我。你永远不可能说已经达到卓越了,但是一直要追求卓越,这就是清华学生的特质,也是我们选才时看重的一种特质。

        “领军计划”也有三个层面。首先你的招选对象是什么?基于清华的培养目标,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招生的时候做一个界定。第二个层面,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招选,领军计划,我们非常明确,报名方式,中学推介,大学重点考察,今年在全国有309所中学成为清华大学2014年领军计划的重点生源基地。大家会问怎么评出来这些中学?做这件事也很严谨,我们有一个严格的计算方式,重点是这些中学在历史上为清华输送生源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我们对于中学送到清华的这些学生的成长发展质量做了全面的统计、评估,可能同样是送来十个学生,但是成长发展的结果不同,差别很明显。对于好的,我们会多给一些名额。对于相对较差的来讲,逐渐削减权重。从长远来看,我们追求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角度的生源质量。至少是从清华生源的角度,输送到清华的生源不能代表整个中学的情况。所以首先确定这些中学推荐的资格,然后对推荐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是过程评价,在中学期间的表现;再一个,在推荐阶段大学要进行重点考察;第三,进入到清华综合考核阶段,我们有综合面试;最后还有体质测试,这是非常重要的导向,其实这也是基于人才培养的成果来看,在清华输送出来的领军人物都是身体倍儿棒、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体质测试这把尺子,目前我们也考虑到现有在中学教育当中奖优不惩差,我们也借此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高三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个事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的时间了。通过这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来考察学生,是对“领军计划”学生因材施招的特殊方式。

        第三个层次,刚才说了“领军”的选拔目标、选拔手段,最后“领军”还有一个跟人才培养的对接,我们有大量的在培养阶段因材施教的环节会匹配到“领军计划”的学生上,包括提前入校参加培训,他们比一般的新生要提前五天进入学校,要实现“领军”,踏入清华园门槛的时候就要开始了。当然也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公益活动,国际交流,从方方面面我们创造条件,希望这批学生能够脱颖而出。2012级第一批“领军计划”的学生,到今年七月已经完成了一年的在校学习。据统计,200多个“领军计划”学生,占新生总数的7%,其中有22%的学生在第一年的年级综合排名中位于年级前10%。这一批学生的平均出优率比其他学生高1.2倍,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发展优势。对于自主招生,保送生等各类型的学生能够高出20%到30%已经是显著性差异了,而这一批领军计划学生高了120%,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统计结果。进校以后,我们经过因材施教的衔接,也发现初步成效来看,也很显著。

 

“拔尖计划”

 

        主持人:下面请您解读一下拔尖计划。

        于涵:“拔尖计划”也是很多学生关注的。清华要培养一批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也是清华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要培养未来拔尖人才,那么从招生开始就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苗子。在拔尖计划的选拔中,我们设计专门的环节来进行遴选。拔尖计划面向的对象更为广泛,你认为自己有学科的创新潜质,有专家推荐就可以,我们不是按中学分指标,而是自荐和专家辅助推荐,专家对你学科特长的领域、你的成果要相当了解,负责任地推荐。清华也将进行像笔试,综合面试,学科特长测试等等这些专门地选拔。所以能看到有一批在各个领域类拔萃的特长人才。

        比如去年清华招选到一个同学,叫肖亚洲,90后时评作家,在中学期间他就有一个时评作品的专集出版,每周都有自己水平比较高的作品通过媒体发表。再比如清华招收到的位同学都是在申请清华“拔尖计划”的时候,就有若干本专著的,有的是在文学领域,有的是在历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就已经展现出一定的能力和素养的。清华对他们的作品真实性也要有非常严谨的判断,证明你确实出类拔萃。

        主持人:这也是我想提的一个问题,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学生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尤其是“拔尖计划”,是专家推荐,在我们国家目前缺少诚信文化体系的背景下,这点是让大家都要加问号的。

        于涵:自主选拔最终决定权一定是在大学,而不是某个专家或者中学的校长老师。清华大学是极其珍视自己的声誉的,对于招选进来的每个学生,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特殊人才。所以清华让拔尖创新人才,去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苗子,我们有这样的专家团队及非常严谨的程序保证这种公正、公开、透明、严谨。选完学生,与学校进行对接,谁选由谁来带,所以名师出高徒。

        这些年,清华实行拔尖计划受到一些质疑,比如说清华给那么高的优惠,降60分,甚至要降到一本线来录取学生,这些学生到底行不行?清华选拔的整个程序通过网上公示,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见,从开始的推荐,到最后的认定,再到入校录取,全程都有社会监督。

        另外关于“拔尖计划”,大家知道,今年咱们国家的保送生的制度有了重大的调整,以往五大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那些有保送资格的学生,今年绝大部分已经没有了保送资格,但是里头仍然有大批的优秀人才,我们是非常关注而且要选拔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年的 “拔尖计划”实际上有一个扩容。在以往有保送生的阶段,这几大学科竞赛,包括科技创新大赛等等这些的选拔是基于这些大赛的保送资格来进行选拔的,今年这一块几乎削减没了,那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学生该说了,那我们学竞赛不是白学了吗?当然不会白学,你在这个学术方面上的志趣能我们还是非常看重的,我们的“拔尖计划”会承接相当一部分以往保送生的选拔工作。实际上这个选拔,在最近的一两个月已经在开展,主要指向的是数、理、化、生、信息等各科竞赛。今年正式的“拔尖计划”的实施办法,大概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就公布,大家要上网来看,今年有可能有什么样的变化,以我们公布的实施办法为准。

        再有,“领军”和“拔尖”这两个计划,今年的优惠加分幅度都有所调整了,往年最高幅度是60分,今年也是,承接保送生这个政策的调整,这两个计划的优惠幅度最高都达到了当地一本线,幅度非常大。因为以往在我们的保送生选拔当中,有大批的优秀学生,他本身是已经可以保送了,高考都不用参加了,现在参加高考,所以只需要满足我们一个最低标准,达到一本线就可以。当然我们的选拔仍然是最严格的选拔,水平最高的选拔,而不是说,我有了一个奖,我就来清华,你就可以给我一本线,这个理解是完全理解差了,我们是优中选优,这里面最优秀的学生才给他匹配最高的。当然被认定的学生,最少仍然是30分,在清华的领军计划、拔尖计划这两个计划中,认定最少仍然是30分,没有被认定的一分没有。

        “自强计划”,刚才讲了,面向的范围、对象扩大了,特别是今年,很明确的,县级以下的中学,特别是农村生源,要向他们倾斜。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更多地口口相传,因为这样会有更多的贫寒子第、农家孩子有进入清华的希望。今年的自强计划,我们选拔认定的规模,肯定要扩大。

        新百年计划,这三个子计划,领军、拔尖、自强,都有鲜明的特色,主要是两点,一个是目标明确,因材施招。第二个是全程培养。这是未来高水平大学在人才选拔上及招生上的一个重要趋势。

        主持人:整个“新百年计划”占招生数得比例是多少?

        于涵:“新百年计划”在过去若干年认定的学生大概占到整体比例的8%到9%。清华自主选拔当中的特殊计划,受到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它代表了清华在这方面实现了一种引领,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大众,考生,中学招选对象相关群体的认可。

 

其他特殊类型招生

 

        主持人:除了自主招生以外,清华还有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都有吧?这种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于涵:清华设计任何一种招生的类型,都基于这样的理念,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选拔什么样的人,用合适的方法把他选进来。所以对于优秀人才本身来说就是多元的,千万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行行出状元。相应地,清华现在一共有10类本科招生,自主招生,只是大体其中的一类,其他包括高考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定向生,定向生里面有国防定向、军工定向,飞行员班,港澳台招生,留学生招生,艺术类美院的招生,对于每一类学生都要因材施招。虽然占有的比例大大小小,总体上这些特殊类型的招生,目前通盘加起来也没有高考为主体的招生多,所以仍然以高考的选材为主体。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清华相应地都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招选手段。在清华的评价体系里面,能够为他们进入清华来创造条件。

        主持人:有人质疑说,比如说艺术类的,体育类的招生,他上大学,又不是去当运动员,不是当歌唱家,干吗要对他们照顾,如果你以体育的保送生身份进来,你就专职搞体育,不再搞其他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你怎么看?

        于涵: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是一种比较,是比较有局限性的说法,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通用说法,为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拿艺术来说,相当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恰恰是艺术和科学的一个完美的结合。而艺术本身对于一个全人的成长,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和提升,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包括他可以调试你的心理,对人的创新思维也很有帮助。

        于涵:对,它包括对人的创新思维,科学研究表明,艺术对于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也是体现,体育更不用说了。为什么要做体质测试?决定我们是否要你取决于你本身的身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清华目标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身体健康很重要,这是对所有人的导向。

        清华历史上,还有三支代表队之说,就有文体的代表队,吹拉弹唱样样都非常棒。艺术特长生对于学校的艺术教育,艺术氛围的创造,包括生源的多元化结构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清华同样同样需要体育明星,而他们就是学生。

        体育高水平运动员的简章,网上在前几天刚刚公布,今年是增加了一个高水平选拔项目,是击剑,大家也可以上网来查。艺术特长生选拔的简章,预计也会在大概1周到10天之内就会公布。对于语言类外国语学校的考生,仍然会有保送生的资格,预计也是在一周时间内公布章程。登陆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或关注新浪微博“清小华”,还有我们的官方微信“清小华”。

        对于港澳台学生,我们会面向港澳台的媒体来发布,这个港澳台指的是在港澳台就读的,说起来会很复杂,因为对香港、澳门、台湾分别有一套选拔体系,今年主要是对香港的招生,做出了一些调整,相应的我们都会发布简章,通过一些媒体面向港澳台学生。香港是双轨制招生,一类是进入到香港从去年开始的文凭考试,以文凭考试的成绩和我们设定的文凭考试的科目门槛来申请学校,首先达到我们的成绩基数,在这个基础上,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再一类是从今年开始,我们把领军计划的推荐考察制纳入到了对港招生当中,进行特殊的综合的面试。

        主持人:好,于老师几乎把清华今年全部的新政策告诉大家了,一个礼拜到10天之内,清华各种各样的政策都会密集发布,大家一定要去注意,如果到时候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再请于老师继续解读。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